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叮噹老師

特色公園,讓你玩出聰明的態度

小時候,因為爸爸媽媽忙於工作,只好丟包給阿公我記得阿公最常帶我去家中附近的公園玩了不過,當我到大班時慢慢地我就覺得公園那些遊具對我而言變得好無聊直到2年前我去東京、沖繩玩了長達90公尺『浦添大公園的滾輪式滑溜梯』真的太好玩啦!即使是下雨,我也要說:我還要!我還要!我還要! 原來,溜滑梯可以這麼好玩




哈哈哈~外褲內褲都溼透透,還是要玩啊!


二年前一群爸爸、媽媽的努力成立『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捍衛孩子的遊戲權罐頭遊具out共融式遊具in,讓公園變好玩了

共融式遊樂設施的設計應遵循下列7項原則:


一、 公平(be Fair):遊戲場應能促進所有人(含失能者)公平使用。

二、 融合(be Inclusive):排除空間障礙,使空間可供不同人使用。

三、 聰明(be Smart):創造簡單、直覺性的空間,幫助人們從遊戲獲得成長。

四、 獨立(be Independent):設計一個促進獨立探索和參與的環境。

五、 安全(be Safe):遵循安全規範,並保障參與者情感與精神安全。

六、 積極(be Active):提供促進社會互動、合作與身體能力的活動。

七、 舒適(be comfortable):符合社群與使用者的多樣需求。

<參考社會局宣導專區>

目前共融式遊具有分6大項目:

1.盪鞦韆:

(1)前庭覺:擺盪的高度,可以提供各種前庭覺刺激

(2)社交性:需要他人協助或合作擺動的鞦韆,有助於社會互動

(3)協調性:自己帶動的鞦韆,因為重心的改變,需要調整自己的身體,促進肢體的

協調能力

(4)調控性:擺盪的高度及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都需要良好的調控能力



2.溜滑梯:

(1)前庭覺:直線加速、不同高度墜落的前庭覺刺激

(2)安全感:對於氣質比較內向的孩子,隧道型的溜滑梯,可以增加安全感

(3)觸覺性:滾輪式的溜滑梯可以增加孩子觸覺刺激



3.旋轉盤(椅)

(1)前庭覺:感受離心力的刺激感

(2)社會性:與他人互動旋轉的形式,獲得共享樂趣

(3)平衡感:控制肢體的穩定性,促進肢體協調




4.攀爬網、攀爬架、攀爬繩、攀爬(攀岩)牆

(1)動作計畫:哪一隻手,哪一隻腳出發,位置的擺放需要好的動作計畫

(2)肌耐力:當幼兒往上爬時,需要抓緊繩子增進學齡前幼兒的手臂力量

(3)變化性:不規律形狀的攀爬網、攀爬架,能刺激孩子想出不同玩法的動線



5.跳樁/平衡木(1)動作計畫:透過踩踏移動,訓練孩子思考雙腳出發順序(2)空間概念:不同高矮遠近的距離感需要進一步結合視知覺和空間概念(3)專注度:保持專注力和視覺動作的整合,才不會失去平衡



6.沙坑

(1)觸覺感:用手抓取沙粒時,感受顆粒粗糙感,加水後的黏著感,更能豐富幼兒觸覺感受。 對於觸覺敏感的孩子,需要有不同材質的經驗感受,去降低孩子的敏感性

(2)精細動作:推疊城堡或用手指挖出道路或隧道時,會不斷練習到小肌肉的發展

(3)本體覺:將手、腳、身體埋在沙裡,透過沙堆的重量,提供本體覺刺激

(4)社交性:幼兒一開始在玩沙,都是各自在挖沙、堆沙,屬於平行遊戲。慢慢地到四至五 歲,可以一起堆疊沙塔、蓋城堡的遊戲,進入合作遊戲。



根據特公盟調查,北北基約有一千兩百座公園,公園修繕的經費增加了兩倍,說明了公部門開始重視兒童遊戲權。當硬體設備逐漸以幼兒本位在改變時,陪伴在幼兒身邊的我們是否有改變呢?

當孩子在盡情的玩沙時,你是否因為擔心弄髒,又不斷在旁邊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當孩子在用我們想不到方法去攀爬時,你是否因為孩子會掉下來,又不斷在旁邊說:不要爬太高!不要爬太快!

當孩子在用各式各樣的姿式去滑溜梯時,你是否在下面吶喊:這樣會撞到頭!太危險了!

當然適時的叮嚀是必要的,有些孩子真像爆走一族,像風一樣,怎麼抓都抓不住

如果不用唐三藏念金箍咒的方式,那些孩子的耳朵都好像是裝飾用的


過於放手,擔心他們會受傷

過於保護,似乎不能儘情的放電

『放手和保護』 ,這兩者的平衡點是需要去練習的。


到底爸爸媽媽們要用什麼態度去陪伴我們的孩子呢?讓我們的孩子可以玩的盡性也可以玩的聰明! 一.威信型管教(Authoritative Parenting)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鮑倫德(Diana Baumrind)提出4種管教方式以下的例子,我會以在各種場合聽到的親子對話當作範例 1.專制型管教(Authoritarian Parenting)-->EX.就跟你說,不要吵,再吵就回家!


2.威信型管教(Authoritative Parenting)-->EX.之前我們就講好,今天來逛街只是看看而已,沒有要買玩具喔!即使孩子躺在地上,你也是抱著孩子先到角落好好地提醒他,千萬不要覺得丟臉就退讓買玩具打發。(hold 住底限,不讓小孩一哭二鬧三耍賴得逞)


3.寬容/容忍型管教(Permissive Parenting)-->EX.剛剛飯飯都沒有吃,肚子餓了喔!來,先吃餅乾 (結果惡性循環,不吃正餐....)


4.不投入/忽略型管教(Uninvolved Parenting)-->EX.丟包給3C產品或電視

過去有輔導許多發展遲緩幼兒,很多都是隔代教養造成的狀況,有些長輩們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玩,整天就放在床上,讓小孩看電視渡一天。通常這樣環境的孩子,語言發展、大肢體發展都比要緩慢。


但說真的,當孩子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N次,不斷的挑戰我們的底線,很難理智線不斷掉,這時候要來點經典語錄『超級學校霸王』



來深呼吸~

當下千萬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只是會火上加油而己

有誰已經森77,還跟說什麼愛的教育、和顏悅色

看是要向神隊友求救或是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不然情緒說出來的話,傷到孩子的心靈,往往自己又捶心肝......

二.成長型思維什麼叫成長型思維?請大家可以先看看影片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史丹佛大學教授卡蘿‧德威克(Carol S. Dweck),發明了一個叫做「思維(Mindset)」的概念。她認為父母如果能傳遞給孩子「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智能其實是可以增長的。

簡單來說,我們要建立孩子『不是你不會,只是你還沒有學會』的觀念。

有時候我們在陪伴孩子玩時,你是否有觀察到,當孩子遇到陌生的玩具或是嚐試二三次,他們就選擇放棄。除了鼓勵孩子再嚐試外,我們可以具體一點,就是提供『具體方法』提升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當孩子還沒有熟練一項技能或者對他而言是沒有把握的事,會開始向照顧者求救

一開始我們可以帶著孩子的手一起做,慢慢地幫忙程度可以從7分到5分到3分,

僅管是小小的進步,都記得給孩子拍拍手鼓勵鼓勵喔!


三.正確的讚美

影片中提到我們已經教養出一個年輕世代,他們不知道怎麼過『沒有獎勵的一天』。

這點讓我很深刻,我記得我侄子在3歲時每次吃飯,

都要超多粉絲在旁邊,爸爸、媽媽、外公、外婆

吃一頓飯,都要花上二個小時

過程中,小孩跑來跑去,只要跑回來,

外公:好棒!吃一口菜,

外婆:好棒!吃一口肉,

爸:好棒!喝一口湯,媽:好棒!

搞到每吃一口飯,這位小小人都要聽到「好棒』才願意吃

不曉得你們家裡是否也上演一樣的戲碼?

的確,讚美是需要的,可以增加動機及強化好行為。

不過,一定要記得是讚美孩子參與的經過(努力、策略、堅持、專注...)

有些孩子的氣貿比較傾向內個、觀察型特質,面對陌生環境或過去沒有玩過、看過的遊具,就會顯得比較小心,甚至不敢玩。


NG版:

就爬上去就好了。這樣也不敢玩,膽小鬼!!(往往我們一句沒什麼的玩笑話,傷害的威力其實不輸給體罰喔!)


建議說法:

我知道你擔心會掉下來,不要害怕喔!爸爸媽媽會在旁邊陪你。你看,旁邊的哥哥姐姐是不是用手捉著繩子,慢慢爬就會爬上去囉!

同理孩子的想法,接納他的意願,陪著孩子慢慢練習,相信累積幾次經驗後一定可以換來孩子的笑臉




真的很感謝這些爸爸媽媽們,悍衛孩子們的遊戲權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有更多元、更有挑戰、更有特色的公園

更重要的是,這些特色公園怎麼這麼好拍,走走走,小孩去玩,大人去當網美

19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