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有一批小小新生要上學囉!
我家的侄子經過這4年在家每天虐待爸媽,他媽也是我姐只要看準時機馬上丟包他家的兒子給我。這幾年陪著我家侄子參加了不少活動,不管是室內親子館、職人體驗、各種親子PG共學課還是戶外的足球、push-bike,在3歲前似乎看不出來有學到什麼知識,頂多有照著正常兒童發展的脈絡,手眼協調、形狀的配對、顏色的認知,但這不代表否定之前花錢花心力的投資,一切都在他4歲開始慢慢展現出之前學過的東西。
https://youtu.be/lO0ns1YUCLw
(說真的,我還蠻羨慕我侄子,4歲就可以小小烙英文了,叮噹老師4歲時應該只會ABC狗咬豬吧!)
英國文豪 法蘭西斯 貝肯 (Francis Bacon):Knowledge is power
我認為不是要學多少東西,而是有沒有建立判辨事情的能力。除此之外,叮噹老師在教育界打滾了十幾年我覺得『社交能力』真是太重要了,畢竟『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我侄子在天生的氣質上比較屬於慢慢吞吞型,當他還沒有2歲時,你想讓他笑真是要使出十八方武藝,完全是章魚的附身,超級無敵黏人。這幾年不斷讓我家侄子去接觸各種活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怕生』。
大多數對於氣質的瞭解,來自Thomas 和Chess 的氣質理論 。他們將嬰幼兒氣質可分成九大項目。
依據以上九項的量化指標又可歸類為:
性格與氣質相關,但不完全相同。氣質很大程度是受先天和遺傳因素的影響(例如:左前額葉較為活化,氣質上屬於好養型,右前額葉較為活化,氣質上屬於慢慢吞型),但性格主要是受後天因素,如父母、環境等影響所塑造成的。
今年我侄子幸運抽到非營利幼兒園。8/1我姐送我侄子去學校那一天,跟媽媽拜拜後頭也不回的馬上跟著老師進教室。下課去接他時,也開心的分享學校的情形。哇~竟然沒有『分離焦慮症』的情形!!
也跟各位媽媽分享,在確定要送我侄子去幼兒園時,我們做了哪些關鍵事,讓我侄子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去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預告:明確告知開學日
2.認識:帶孩子去幼兒園晃晃,玩玩溜滑梯、觀察其他小孩活動的狀況,瞭解增加熟悉感
3.動機:增加上學期待感(陪買文具、三色碗、可洗印章、下課可以一起跟媽媽去公園玩)
4.調整:調整作息
5.練習:參加親子pg團課程,藉由小團體的互動讓孩子練習社會化行為(ex.等待、輪統、指令...),加速孩子融入幼兒園團體的生活
6.聯結:多講些上學的好處。(EX.有好多玩具可以玩、可以敲樂器、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小點 心、認識好多好朋友、可以溜滑梯....)
7.保證:下課4:00就會出現接你回去
#NG:
1.上學好不好玩?
—>常通這種問法是挖洞給自己跳的問法,如果是比較依賴型的孩子,就會說:不好玩。
講著講著就會讓他想到『去上學=跟媽媽分開』,唉啊...悲從中來的眼淚就開始,馬上給你上
演一哭二鬧,隔天就說:我不要去上學。
(#修正:今天上學有什麼作品啊?你認識哪位好朋友?多做一些親子互動,除了減少因親子疏離而產生更嚴重的分離焦慮之外,也能透過好好地陪伴,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及安全感。
每次孩子有進步,別忘了給予正面鼓勵,建議一開始可以給予物質的獎賞,例如:老師說你今天上課很認真,媽媽陪你去公園滑溜梯。漸漸穩定後,可以多用社會性的獎賞,例如:媽咪看見你今天主動找同學一起玩,我有看到你的改變喔!你真的好勇敢!)
2.表面的假象
當孩子看著其他同學離開回家,又沒有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終於等到爸爸媽媽來接他時
,通常會來個三秒大淚崩來討拍,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孩子當下的淚崩就會擔心孩子是不是不喜
歡上學、我是不是太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媽咪們別灰心,再給孩子一點時間、可以請學校的老師安排一些熱心助人的小天使,讓孩子
可以交到好朋友,增加對學校的適應力。
3.負面言語的傷害: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大哭就說:『這有什麼好哭的!』、『你再這樣大哭,媽咪不愛你了。』或是說:『你看大家都看著你,羞羞臉!』
(#修正:『今天是你第一天上學,你很緊張,要跟媽咪分開,也會害怕,所以希望媽咪可以陪你。媽咪有感受到你的害怕,如果是媽咪第一天上學也會跟你一樣害怕。』接著說,『你看看學校,媽咪之前有跟你說過也帶你來看過,裡面有好多小朋友,還有好多玩具,老師會說故事、陪你睡午覺、吃完點心後,4:00媽咪會準時來接你。』)
叮噹過去無論在托嬰中心或在幼兒園,觀察到孩子的分離焦慮行為,大部份的孩子會有30分鐘左右的外顯焦慮行為(例如:在大門死守、大哭、打滾....), 剛開始進幼兒園的孩子大約進園後一週會逐漸降低;連假回來,要打掉重練,大部份的孩子在爸爸媽媽離開後,看著大家在玩玩具,很快就會融入大家了,這時幼兒園老師就會拿出手機馬上拍照傳給爸爸媽媽,讓家長安心。希望透過叮噹老師過去在學校陪伴孩子的經驗,讓現在飽受孩子處於分離焦慮的爸爸媽媽們比較放心,用溫和及堅定的態度協助孩子循序漸進地進入幼兒園,好好地學習與成長。
コメント